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足球新闻

    从巴塞罗那到曼城,瓜迪奥拉的战术进化史

    发布时间:2025-11-20 14:11:48   阅读:  次

    瓜迪奥拉执教生涯的第1000场比赛——3-0战胜利物浦,见证了他众多战术微调中的最新一次尝试。

    过去两个夏天,随着英超联赛逐渐趋向人盯人防守和身体对抗,曼城在阵容中补充了多名持球型球员。他们专注于为边锋创造一对一机会,如下所示。

    对阵利物浦时,瓜迪奥拉将多库部署在中路,倾向于加强中场厚度,而边后卫奥莱利和马修斯・努涅斯则保持边路宽度。

    “因为否则我会感到无聊,”2024年接受ESPN采访时,被问及为何不断革新战术时,瓜迪奥拉这样说道,“连续八年做同样的事情会非常枯燥。”

    “其次,当你做出某种战术部署并取得成功时,对手会研究你并找到破解之法……无论我们做什么,他们都会做出回应,而我们必须再次反击。第三个原因是我们拥有的球员——他们具备哪些特定特质,以及何时最能适应你想要的踢球方式。”

    持续的战术革新,让瓜迪奥拉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足球教练之一。以下是他在巴塞罗那、拜仁慕尼黑和曼城的成功执教生涯中,推行的几次重大战术转变。

    1、巴塞罗那(2008-2012)

    2007-08赛季,瓜迪奥拉首次涉足执教领域,执掌巴塞罗那B队。但短短12个月后,他就被委以一线队帅印。执教初期,他部署的后防线球员擅长传球,且能防守身前空间,门将则采用高位站位。他有幸拥有哈维和伊涅斯塔的中场组合,再加上亚亚・图雷的动态持球推进,或是塞尔吉奥・布斯克茨稳定的传球调度,构建起完整的中场体系。

    锋线上,亨利和梅西分居两翼,埃托奥居中,但球队仍保持着极强的流动性。

    但在2009年5月2日对阵皇家马德里的比赛中,瓜迪奥拉完成了现代足球史上一次重大战术转变。梅西以伪九号身份登场——实际上相当于第四名中场,埃托奥和亨利则在他身前活动。

    这场6-2大胜的第7分钟,完美展现了他的战术视野:梅西在10号位带球,吸引两名防守球员向他靠拢;埃托奥在中路牵制两名后卫,亨利保持边路宽度,两人均处于无人防守状态;伊涅斯塔则前插拉扯皇马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    第17分钟,战术呈现出更紧凑的版本:梅西在中场拿球,尽管面前有七名皇马防守球员,但埃托奥牵制住两名中后卫,让亨利得以单独面对塞尔吉奥・拉莫斯。亨利随后后插上跑位,成功破门。

    比赛第58分钟,再次印证了伪九号体系的运作方式:梅西并未接球,但他的跑位将中后卫梅策尔德拉出防线;埃托奥(未入镜)吸引了海因策的注意力;两人的配合再次让亨利获得单独面对拉莫斯的机会,亨利梅开二度。

    瓜迪奥拉并非无懈可击。2009-10赛季引进伊布拉希莫维奇的尝试以失败告终,巴塞罗那在欧冠半决赛中不敌穆里尼奥执教的国际米兰——后者凭借积极的防守和反击战术遏制了巴萨的攻势。

    2010年,皇马任命穆里尼奥为主帅,希望能复制这一胜利,但当两队相遇时,瓜迪奥拉的球队再次完成进化。

    伪九号战术回归,但进行了更多微调。如下所示,梅西偶尔会成为前场五人中位置最深的球员,从布斯克茨或中后卫脚下接球;哈维、伊涅斯塔和佩德罗在他身前活动,深知梅西吸引的防守注意力会为他们创造空间;右后卫阿尔维斯和左边锋大卫・比利亚则牵制住对方边后卫。

    当皇马中场球员放弃防守梅西,转而逼近伊涅斯塔时,伊涅斯塔通过狭小空间将球传给哈维,哈维插入里卡多・卡瓦略和马塞洛之间的空当,完成破门。

    这场5-0的大胜之后,巴塞罗那在欧冠半决赛的国家德比中再次击败皇马,最终夺冠,尽管在国王杯决赛中1-0不敌皇马。

    瓜迪奥拉执教的最后一个赛季,伪九号战术在国内联赛中势不可挡,梅西单赛季打入惊人的73球,贡献30次助攻。瓜迪奥拉仍在不断尝试,最显著的例子是世俱杯决赛4-0战胜桑托斯的比赛。

    巴塞罗那派出了主力后防线(阿尔维斯、普约尔、皮克、阿比达尔);锋线区域,梅西身边搭配了五名中场球员——布斯克茨、哈维、伊涅斯塔、法布雷加斯和蒂亚戈。

    普约尔、皮克和阿比达尔构成控球阶段的第一道防线,布斯克茨在他们身前;哈维经常回撤接球,随后延迟前插参与进攻——这一战术理念被瓜迪奥拉带到了拜仁慕尼黑。

    球队其他球员则无缝切换位置:法布雷加斯和阿尔维斯在右路频繁互换位置,伊涅斯塔和蒂亚戈在左路也是如此,梅西则在两翼自由穿插。

    2016年2月,瓜迪奥拉曾表示,他希望“阵容中有1000名中场球员”。那场比赛恰好诠释了原因。

    2、拜仁慕尼黑(2013-2016)

    执教拜仁时,瓜迪奥拉必须说服一支意志坚定的球队接受他的足球哲学。

    在海因克斯麾下,这支三冠王球队采用人盯人防守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阵容实力优于德甲大多数球队。而瓜迪奥拉的核心则是控球主导、精妙传球和持续跑位。

    第一个转变体现在拜仁的控球方式上。海因克斯偏爱双后腰配置,但曾担任防守型中场的瓜迪奥拉并不喜欢这一战术。“这会缩小他在场上的空间,”《佩普机密》一书的作者马蒂・佩拉瑙表示,该书记录了瓜迪奥拉在拜仁的执教经历,“这让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指挥球队,限制了他的站位,最重要的是,违背了他作为球员时的基本原则:接球前就想好下一步传球。”

    取而代之的是,在瓜迪奥拉偏爱的4-3-3阵型中,中场球员会灵活移动,在这些区域创造出额外的控球人数优势,以推进进攻。右后卫拉姆被改造为6号位球员,施魏因斯泰格、托马斯・穆勒、托尼・克罗斯、蒂亚戈和哈维・马丁内斯等不同类型的球员则可胜任另外两个中场位置。

    瓜迪奥拉执教的第一个赛季,让曼祖基奇担任伪九号,他不知疲倦地后插上跑位,为穆勒创造空当。里贝里和罗本在边后卫的套边助攻下表现出色,内切至强侧脚时能制造巨大威胁。

    瓜迪奥拉甚至尝试让边后卫在控球时内收至中场,同侧中后卫则拉边参与轮换——十年后,瓜迪奥拉再次启用了这一战术。

    2014年夏天莱万多夫斯基的加盟,再加上里贝里和罗本的伤病,改变了局势。瓜迪奥拉尝试了多种中场组合,包括穆勒、格策、拉姆、蒂亚戈、施魏因斯泰格和哈维・阿隆索。但2015年欧冠半决赛中,拜仁缺乏爆发力的问题暴露无遗,最终以总比分3-5不敌梅西领衔的巴塞罗那。

    接下来的赛季,这支德甲冠军球队在两翼补充了极具活力的边锋金斯利・科曼和道格拉斯・科斯塔,中场则引进了全能型球员比达尔。尽管这些球员并非典型的“瓜迪奥拉式”球员,但他们推动了他的下一次战术进化。

    拜仁加强了边路配合,边后卫采用内切套边的方式,因为他们知道身前的边锋可以向两个方向带球突破。穆勒和比达尔经常插入禁区,将防守球员从莱万多夫斯基身边引开。莱万多夫斯基的进球数也从2014-15赛季49场25球,提升至2015-16赛季51场42球。

    这一影响在德甲联赛中也有所体现,其他球队要么对拜仁采取积极逼抢,要么采用中低位防守,伺机通过反击打击拜仁。克洛普的多特蒙德将两种战术结合得很好,迫使瓜迪奥拉再次进化。

    早期赛季,瓜迪奥拉偏爱慢节奏和控球主导,而此时的拜仁经常直接长传找莱万多夫斯基或两翼,通过拉扯防线来加快比赛节奏。这一战术在德甲联赛中奏效,但在欧冠半决赛中,低位防守成为了他们的克星——此时,瓜迪奥拉赛季结束后执教曼城的消息已得到确认。

    西蒙尼的马德里竞技在主场让瓜迪奥拉的球队“享受”了74%的控球率,最终拜仁0-1失利。次回合,拜仁射门33次(11次射正),打入两球,但格里兹曼的反击进球帮助马竞凭借客场进球规则晋级。

    3、曼彻斯特城(2016年至今)

    2016年7月,瓜迪奥拉在曼城的上任发布会上表示,他需要时间来适应英超联赛。“这里的每个人都说联赛身体对抗很强,这会影响你的踢球方式。”

    当年12月,曼城2-4不敌莱斯特城,人们对他的控球型足球能否适应英超的质疑达到顶峰。当被问及球队在前35分钟未能完成一次铲断时,瓜迪奥拉表示:“第二落点是英格兰足球的典型概念,人们经常谈论铲断。我不是一名教铲断的教练,所以我不训练铲断……这是足球的另一个方面,但最终,我们不会因为铲断而赢球或输球。”

    2025年的今天,第二落点仍然是英格兰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曼城的成功则证明了瓜迪奥拉的适应能力。但在2017年,他的核心是通过引进拉波尔特、门迪、凯尔・沃克、贝尔纳多・席尔瓦和埃德森,来提升球队的控球表现。

    瓜迪奥拉此前曾使用过内切边锋战术,此时他选择让左脚将勒鲁瓦・萨内和右脚将拉希姆・斯特林司职各自的强侧边路。两人的速度让他们能够后插上跑位,获得射门、传中或回做给塞尔吉奥・阿圭罗的机会。

    中场球员法比安・德尔夫被安排在左后卫位置——与瓜迪奥拉在拜仁改造拉姆的做法相反,曼城的控球构建模式也随之改变。

    2017-18赛季,瓜迪奥拉赢得首个英超冠军,其中10月主场7-2大胜斯托克城的比赛堪称巅峰之作——斯托克城长期以来一直是英格兰足球身体对抗风格的代表。

    德布劳内和大卫・席尔瓦以“自由8号位”的身份主导比赛,这种拥有极高位置自由度的中中场球员并不常见。德布劳内从右后卫位置带球前插,助攻萨内破门。

    尽管这一战术在2018-19赛季帮助曼城成功卫冕英超冠军,但2019-20赛季,球队的伤病问题影响了阵容连续性,导致逼抢体系崩溃,中场出现巨大空当,攻防转换阶段也暴露出脆弱性。

    2020-21赛季初,球队似乎面临类似的困境,瓜迪奥拉将自由8号位和内切边后卫的理念相结合。如下所示,左后卫内收至中场,右后卫则向中路移动,形成三后卫体系。再加上中场球员的位置自由度,帮助曼城在中场创造出传球三角。

    大卫・席尔瓦在曼城生涯末期,在这一体系中表现出色,经常插入左路通道——例如2020年7月对阵纽卡斯尔联的比赛中,他助攻加布里埃尔・热苏斯得分。德布劳内始终处于右路肋部区域,而左后卫坎塞洛则位于中场。

    这一调整还为球队提供了足够的防反击保护,再加上罗德里的崛起和鲁本・迪亚斯从本菲卡的加盟——两人都擅长防守大范围空间,他们在曼城2020-21赛季夺冠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
    在进攻端,随着阿圭罗的影响力下降,瓜迪奥拉再次启用伪九号战术。德布劳内、菲尔・福登、京多安、斯特林、马赫雷斯和热苏斯都曾担任这一游离于中路的角色,旨在将防守球员拉出原位。球员之间站位更紧凑,也让曼城的反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效。

    2020年2月欧冠对阵皇家马德里的比赛中,曼城2-1获胜,完美诠释了这一战术:控球时,贝尔纳多回撤至左后卫位置;德布劳内在肋部活动;热苏斯和马赫雷斯实际上扮演了边路伪九号的角色,从中后卫和边后卫之间的区域插入跑位,如下所示。

    但在2021年欧冠决赛中,双伪九号体系(此次由德布劳内和福登担任)未能奏效。对阵图赫尔的切尔西时,瓜迪奥拉犯了一个错误——没有选择天然的防守型中场。切尔西纪律严明的中场防守和反击能力遏制了曼城,最终曼城0-1失利。

    2022年哈兰德的加盟,让曼城再次改变战术思路。

    初期阶段,瓜迪奥拉回归了在拜仁使用的体系。和莱万多夫斯基一样,哈兰德擅长后插上跑位和牵制中后卫,而边锋格拉利什和马赫雷斯则擅长控球调度。这让中场球员有时间跟上进攻节奏,占据哈兰德跑位和站位创造出的空间。

    这位挪威国脚的进球帮助曼城在2022-23赛季赢得三冠王,但进攻三区缺乏额外的中场球员穿插,导致球队的战术变得可预测——当哈兰德没有进球时,这一问题尤为突出。

    瓜迪奥拉的解决方案是“减法加法”:将一名中后卫(通常是斯通斯)移至中场,与6号位球员搭档。

    2024-25赛季,罗德里因前交叉韧带损伤缺席了大部分比赛,这导致球队防守出现漏洞,瓜迪奥拉再次做出调整。他重新启用中后卫拉边的战术,在控球构建阶段和防守落位时增加额外的防守人数。

    以下是10月曼城2-2战平摩纳哥的比赛示例,完美展现了这两点:斯通斯原本是中后卫,名义上被安排在右后卫位置,实际成为第二名防守型中场。

    瓜迪奥拉最新的战术革新是引进更多持球型球员,包括多库、萨维尼奥和赖因德斯。将控球型门将埃德森替换为长传专家多纳鲁马,也是为了突破逼抢,让前锋参与进攻,并更好地争夺“第二、第三和第四落点”——正如瓜迪奥拉2016年所阐述的那样。

    这两项举措都反映了如今英超联赛的现状:边路进攻、身体对抗和直接进攻,往往在狭小空间的技术发挥之上。

    在近20年的执教生涯中,瓜迪奥拉提出的每一个战术变革理由,都在不同时期成为现实。而无论如何,他总能做出回应。

网站首页 | 网站地图

24直播网是一个专业的英超赛事直播网站,24小时实时更新英超最新比赛信息,提供高清英超直播,让您免费畅享体育赛事。

本站所有直播信号和视频录像均来源于网络整理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,谢谢。

Copyright © 2025 24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足球 篮球 录像 新闻